昨天,記者從北京市疾控中心獲悉,北京霧霾與健康監測工作計劃於本周啟動。屆時,北京市疾控中心將在各區縣的居民小區選點設立11個霧霾監測站,同時監控全市醫院門急診量及患者疾病數據,對比分析霧霾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個監測點或“環繞”北京
  由於我國缺乏系統的長期監測,目前無法揭示霧霾特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開展霧霾影響健康的監測,瞭解不同地區霧霾特征污染物的濃度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為進行健康風險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按照國家衛計委的要求,作為全國霧霾與健康監測網絡城市之一,北京需建立3個監測點。不過,北京此次將在全市範圍內設立11個空氣監測點,位置 主要選擇11個區縣的居民小區,每個小區居住人數在1萬人以上。為使監測數據更為精確,就監測點佈局而言,將考慮把北京“環”起來,其中既有尾氣排放量較 多、揚塵導致的粉塵濃度較高的污染區,也包括綠化環境較好的居民社區。與環保部門的監測點有所不同,疾控部門監測點的高度設在呼吸帶的高度。
  疾控中心將通過對霧霾天空氣成分的監測分析,對比觀察室內PM2.5和周邊環境的關係,“比如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時,空氣中的重金屬含量、多環芳 烴等到底有多少?截至目前,環保部門並沒有公佈這些數據。”北京市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魏建榮表示,屆時,疾控部門工作人員每月需要連續3至7天到監測站點 取樣,然後將空氣樣本帶到疾控中心化驗PM2.5的成分。
  魏建榮表示,本周將召開霧霾與健康監測啟動大會部署具體任務,會後各區縣將在本轄區確定空氣監測點和醫院監測點。預計明年1月左右即可獲得一個短期的大氣監測結果,這個結果將適時向社會公佈。
  將以中小學生為監測重點
  因同時承擔國家衛計委和北京市科委針對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監測,北京市疾控中心將在監測點佈局和監測項目上“二合一”,即在建設11個室 外監測點的同時,設立7個室內監測點。魏建榮介紹,與目前研究及監測對象主要為室外大氣中的PM2.5數值不同,其研究將著重針對室內和室外PM2.5的 質量濃度和成分構成、不同人群PM2.5暴露水平以及PM2.5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據介紹,在空氣檢測方法上,疾控部門和環保部門或許有所不同,但檢測項目和結果應該區別不大。我國現在通行的空氣質量檢測方式是膜式稱重法,即 國際通行的“金標準”,需要經歷捕捉顆粒、晾曬、稱重、分析等步驟。“通過20至24小時的採集,空氣中的顆粒物都吸附在試驗膜上,我們對膜進行前後稱重 對比和成分分析,判斷出室內不同顆粒的濃度以及所含的不同成分。”魏建榮表示,每一處監測點的採樣時間將持續一周,並按不同季節進行。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監測將以中小學生為重點,覆蓋全部人群,將對人群的活動模式進行研究,包括不同人群每天的活動量、呼吸量, 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等都將詳細記錄,“不同年齡的人群呼吸速率不同,最終我們將根據不同的活動模式計算出人群暴露水平,就是每天吸入多少PM2.5。”
  監測天氣同時監控就診量
  疾控部門與環保部門監測霧霾天氣工作的最大區別是,疾控部門在監測霧霾天氣的同時,還要監控全市二、三級醫院門急診量、死因數據、不同污染日的 呼吸系統疾病就診人數等,並把環境暴露的監測結果對比疾病監測的結果,探索建立空氣質量與相關疾病發病的數據模型。然後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掌握空氣 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響變化趨勢。監測數據將用於北京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和健康提示,同時為市政府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依據。
  □馬上就訪
  北京肺癌發病率5年增70%
  大氣污染與肺癌關係急需大樣本量研究
  昨天,京華時報記者從協和醫院舉辦的“肺癌關註月”活動獲悉,北京肺癌發病率5年間提高了七成,每10萬人就有45人是肺癌,吸煙已是公認的導 致肺癌的首要“殺手”,大氣中的有害成分也被認為會導致肺癌。因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13%,專家因此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 以及早發現肺癌。
  協和醫院肺癌中心主任王孟昭介紹,如果在肺部腫瘤早期就發現它的“蹤跡”,不但能爭取更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的生存期也會顯著提高。但由於公眾對 肺部腫瘤早期篩查的重視程度還不強,加之早期癥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在發現時已是晚期。有超過80%的患者出現相關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就已是肺癌晚期,晚期 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僅為13%,這意味著,85%左右的患者確診後的壽命不足5年。
  王孟昭表示,目前協和醫院肺癌中心的38張病床常年處於飽和狀態,年住院患者已達2500人次,6名呼吸內科醫生的接診量已達3萬人次每年,其中過半與肺癌相關,目前肺癌發病正呈現發病率增高、發病年齡低齡化趨勢。
  王孟昭表示,有監測結果顯示,北京、上海等地區的肺癌發病率居全國前列,其中北京肺癌發病率在5年間提高了70%,已達到45/10萬。他介 紹,肺癌的發病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首位高危因素是吸煙,大約90%的肺癌被認為是由於吸煙而引起,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以上。第二是 被動吸煙和環境中的污染,像大氣污染、居住環境的空氣污染,烹調油煙、飽和脂肪等也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不過王孟昭表示,大氣污染與肺癌的“密切程度” 需要大樣本量的研究。
  □專家說法
  “希望更多關註室內PM2.5”
  據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博士李強介紹,在有人吸煙的情況下,室內PM2.5的總量中,大概有90%是來源於二手煙中的PM2.5。典型二手煙的顆 粒是非常非常小的,基本上百分之百小於1微米,絕大多數在0.5微米或更小尺寸,這就導致二手煙污染對人體的健康會產生更嚴重危害。
  李強說,直徑在2.5微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多沉積在上呼吸道,而PM2.5可以進入呼吸系統內部,可以進入到我們的細支氣管、肺泡或者血流。顆粒物直徑小於1微米的時候,沉積在支氣管、肺泡這些地方的細顆粒物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多。
  “網上對於室外空氣PM2.5污染的關註度是越來越高,我希望大家在關註室外PM2.5污染的同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室內PM2.5污染的關 註上。因為我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室內,室外空氣污染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門窗緊閉,防止室外的PM2.5進入室內,但是如果在室內有人吸煙,室外、室 內都是污染非常嚴重的環境,你就無處躲藏了。”李強說。
  □民間研究
  污染越重患者越多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啟動此次全市範圍的監測前,學者和民間NGO組織已經有所嘗試。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小川教授和同事曾發表過一項研究成 果:2004年到2006年期間,潘教授在北大校園設置了數個監測點,結果發現,當這些監測點的PM2.5日均濃度增加時,大約4公里之外的北京大學第三 醫院心血管急診患者數量也會有所增加。對此,專家認為,一個點的監測情況並不能代表全市,有隔靴搔癢之感,大規模的監測和數據發佈才能讓公眾信服,便於政 府“對症下藥”。
  ■新聞背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表示,今年,全國將選擇霧霾高發的16個省份設置43個監測點,開展霧霾影響健康監測工作。根據要求,在出現霧霾天氣 時,各個監測點需進行PM2.5加密採樣,瞭解霧霾與非霧霾天氣下PM2.5質量濃度與成分的變化。加強收集霧霾期間死因監測數據、醫院門急診數據、氣象 監測數據、空氣污染監測數據等。據媒體報道,河北省的監測工作將在11月底前啟動,在石家莊、唐山、保定三個城市設置6個城市監測點,在辛集市設置1個農 村監測點。
  京華時報記者李秋萌
(編輯:SN0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77stxy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